讲武谈兵|容不得半点闪失:从朝鲜军舰事故谈谈现代军舰下水
据央视新闻26日,当地时间25日,事故调查组向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汇报了驱逐舰下水时的工作情况。据新华社援引朝中社22日报道,朝鲜新建造的5000吨级驱逐舰21日在清津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报道说,驱逐舰“下水过程中,因指挥不熟、操作不慎,没能保障底盘移动平行度。结果,船尾部分的下水滑板先脱离搁浅,部分区段船底被破孔导致船舰失衡,船首部分未被脱离船台”。
朝鲜驱逐舰下水发生“重大事故”引起了大众对军舰下水这一话题的关注。那么,现代军舰究竟有哪几种下水方式?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又有哪些?此前,“崔贤”级导弹驱逐舰的首舰在南浦造船厂下水时采用的是浮船坞下水方式。而此次2号舰在清津造船厂下水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横向滑道下水方式。
舰船下水的定义顾名思义,就是舰船主体建造工程大部分完成后(通常完成度达到70%~85%),利用某种下水设备,将舰船从建造区(比如船台或者船坞)移至水域区的工艺过程。目前,世界各国建造的不同类型、不同吨位的舰船通常都采用四大类下水方式,分别是:重力式下水、漂浮式下水、机械化下水和气囊式下水,而每一大类的下水方式又根据具体设备以及下水模式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小类。
各国造船厂最常用的下水方式就是重力式下水,具体分为纵向涂油滑道下水、纵向钢珠滑道下水和横向涂油滑道下水三种。从此次“崔贤”级导弹驱逐舰2号舰现场照片来看,其采用的很可能就是横向涂油滑道下水。重力式下水有几个方面的优点,比如:适应性较广,从几百吨级、几千吨级乃至上万吨级的舰船都可以采用这一方式。我国在1965年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完成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下水时采用的就是纵向重力式下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