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冰川消融下的抉择:格陵兰人眼中的气候危机、资源争夺与家园未来
玛伊肯·尤尔胡斯·保尔森站在她成长的土地上眺望,冰川线在朦胧的远方若隐若现。在这位因纽特女地质学家的童年记忆中,祖母劳作的田埂尽头便是银白色的冰川。“祖母常跟我说,以前冰原要广阔得多。”玛伊肯(Majken)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今,那些记忆中的冰川边界已退缩至数十公里外的内陆,曾经被冰雪覆盖的土地现在裸露出灰褐色的岩石,散落着被遗弃的冰屋残骸。“冰川是所有因纽特人的共同回忆,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冰川的故事,但这一切都在逐渐消失。”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格陵兰岛(因纽特语Kalaallit Nunaat)都是一个独特而非凡的存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它位于北极和大西洋之间,大约相当于中国面积的四分之一,却仅有不到6万人口。地广人稀加上地处偏远,这座巨大的岛屿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并不引人关注。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这一切。作为极地岛屿,格陵兰岛的变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四倍,已经成为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象征。自1995年以来,该岛气温上升了约1.5℃。气温升高导致覆盖格陵兰岛80%国土面积的冰盖正在加速融化,冰川后退。《自然》杂志的研究显示,在1985至2022年期间,格陵兰岛冰盖累计损失达1.14万亿吨——若以体积衡量,这些融化的冰足以填满5亿个标准游泳池。
随着冰雪消融,格陵兰岛所蕴含的丰富矿产资源和北极航道引起了越来越多国际政客的兴趣。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一直表示有意收购格陵兰岛,并且不排除使用军事力量来获取该岛的可能性。
https://imgpai.thepaper.cn/newpai/image/1747907483027_31WDmS_17479075086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24在喧闹的国际舆论中,大国的声音往往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关注,但作为核心当事者的格陵兰人的声音却被忽视了,尤其是占格陵兰岛人口80%的因纽特原住民的声音。
“尽管我们因纽特人历来擅长适应环境,但如今气候变化速度远超以往,我们也难以跟上适应的节奏。”曾担任格陵兰自治政府副总理,现任因纽特北极理事会(Inuit Circumpolar Council)主席的萨拉·奥尔斯维格(Sara Olsvig)告诉澎湃新闻,“在国际社会对格陵兰越来越关注的背景下,纽特原住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正如格陵兰人所说的:“事关我们,必由我们参与。(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
3月,格陵兰举行了大选,成立了新一届政府和议会,格陵兰人将发出怎样的声音备受外界关注。在大选后的几个月中,澎湃新闻采访了10多位与格陵兰有着密切关联的人士,包括格陵兰政府前官员、因纽特原住民、长期在格陵兰工作和生活的科学家、旅游业人士,试图展现出格陵兰人的声音——在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巨变、资源争夺、大国角力背景下,格陵兰人是如何看待这一切并守护他们的家园?
页:
[1]